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发布日期:2025-10-22浏览量: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 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 患病率约为 1/1000  1/2500[1]全球肾脏替代治疗的第四大常见病因 约占透析和移植患者的10%[2]  目前已知的 ADPKD 致病基因  PKD1 (  85%)   PKD2 (  15%) [3]  ADPKD 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 由于双侧肾脏形成多个进行性生长的囊肿 常表现为腰胀、腰痛、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下降等[4] 。除肾脏外  还可累及肝脏、脾脏、胰腺等 以多囊肝最常见还可出现胰腺囊肿、结肠憩室病、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病[5] 30 岁以下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通常在进行腹部检查时被诊断并且约 50%的患者 60 岁时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6] ADPKD 发病率高、危害  因此早期诊断 ADPKD 尤为重要 ADPKD 诊断主要依靠家族遗传病史、影像学诊断和基因诊断。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 ADPKD 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 ADPKD 的诊断已达到症状前和产前诊断水平并且朝着监测疾病进展、预测疾病预后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肝细胞癌生物标志物

下一篇: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技术及其在单细胞表面特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友情链接:

投稿须知

我刊网络投稿系统正在维修中,投稿请将文章

发送至czyxyxuebao@163.com,邮件名称格式为

姓名+电话+题目。学报编辑部联系电话:0355—3036648

©版权所有 长治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