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1],尤其是右半结肠癌占比超过60%[2]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为结肠癌治疗首选术式,该手术方式已较为成熟,其疗效及安全性获得临床普遍认可,其中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 尤 其 是 完 整 结 肠 系 膜 切 除 术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 于 2009 年提出,拓展了结肠癌手术的切除范围[3],并逐渐发展为基于膜解剖的 D3+CME 手术[4-5] 。既往手术入路以外侧入路方式行肠管及系膜游离,然后处理肠系膜血管,因其容易挤压触碰病灶,从而引起潜在的转移风险 [6] 。随着膜解剖理念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以血管及重要脏器为导向的头侧入路、尾侧入路、中间入路和各种类型的联合入路等手术入路成为主流,但哪种入路方式的治疗效果最佳还未得出统一定论[7- 8] 。而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可以帮助临床手术更好地寻找正确解剖面, 降低术中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 获得理想的预后结局 。本文对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手术入路路径在解剖结构处理时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